找到相关内容3459篇,用时5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异种基因转殖的伦理争议及佛法观点

    定义的“杀生”?此则另当别论,因为杀生必须是使动物的命根,而动物基因并不等同于动物生命,在有取识(梵 sopadana-vij JA na )不执受的情况下,动物基因植入植物受体内而被人摄食,是不会...、生态环境的安危,当然同样受到各种宗教的质疑。   此以外,宗教界所特有的伦理疑虑如下:   一、基改食物使某些宗教信徒可能会误食禁用品。例如:将猪的基因转入牛中,使得伊斯兰教徒可能误食猪肉而不...

    释昭慧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544590914.html
  • 小乘佛教哲学研究

    根源。人生的理想在于现实生活所带来的种种烦恼和痛苦。所以在佛教看来,正视现实人生,行八正道,是获得一切善、根除一切恶的理想法门,是觉悟人生,进入解脱境界的关键。   佛教似乎总是给人以一消极遁世...

    成建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1391557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)

    变现,无所罣碍。   注释   ①无余涅盘:贪欲,断绝烦恼,已灭生死之因,但作为前世惑业造成的果报身即肉身还存在,而且还有思虑活动,这叫有余涅盘。无余涅盘是比有余涅盘更高一级的状态。在这种状态中,不但灭生死之因,也灭尽生死之果,原来的肉身不存在了,思虑也没有了,不再受生。   ②这里所据的是《大智度论》卷十所说:释迦「立七住中,得无生法忍,心行皆止,欲入涅盘。尔时,十方诸佛皆放光明,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293158.html
  •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

    菩萨。这些菩萨已一切烦恼障,不受後有,因此得清净行身。这个清净行身不是肉体所成,因此称为妙行法性生身。由此可知「无生」一方面代表「无生无灭」的「空性智慧」;一方面代表「不再转世」的「无取涅盘」。只有...  既然法身虚妄不实,便无所谓三十二相,也无所谓修三十二相,说修三十二相,不过为了引导众生修习佛法而已。   第八章中,慧远问:《大智度论》说佛已一切烦恼,又说七地菩萨得清净法身,烦恼已尽,直到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293159.html
  • 净土宗的域外渊源与长安立宗及其后世传承

    诸菩萨说六度等法。那时有一个菩萨在听闻说法后,发愿嗔恚和淫欲,直至证成最高的正觉。大目如来非常欢喜,便赐其号为阿閦。阿閦菩萨后来终于修成正果,在东方阿比罗提世界成佛,现今仍在那里说法教化[②]。...

    文豪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1593661.html
  • 解脱大乘天论—兼谈玄奘法师的大乘菩萨行

    规律去修头陀行,而是直接进入菩萨行,所以,严持戒律的优波离必须提出这个问题,以断诸比丘之惑。在由凡夫修行成佛的漫长的过程中,修到十地等觉菩萨也还有一念烦恼——度众生。在没有成佛以前,烦恼是不容易彻底的。   现在进行时和未来世——   《中阿含经第十三卷·相应品说本经》中,有这样一段情节:在尊者阿那律和世尊对话后,情节有几个转折:   1、释迦牟尼佛说:未来久远当有人民寿八万岁。人寿八...

    王惕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293684.html
  • 佛教价值观在隋唐价值综合中的重要地位

    智慧的价值,倡导“大彻大悟”。慈悲和智慧合而言之,称为“悲智双运”。“悲智双运”的价值在于,第一,慈悲情怀可以拯救苦难,唤醒痴迷,自度度人,超越轮回之苦。第二,智慧心力可以观照真理,破除痴愚,烦恼...完成了统一大业。然而,如何巩固统一、维护统一、保持长治久安,依然是统治阶级以至全国人民所关心的问题。加强中央集权不但是统治者对权力的需要,也是维护统一安定的重要措施。此。以外,李唐王朝还采取了其他...

    赵馥洁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493688.html
  • 长安佛教文化与鸠摩罗什的佛经文学译介研究

    使命和重托。   佛教之所以吸引亚洲各国信众,是因为其基本教理为“四谛”、“八正道”、“十二因缘”,主张依据经、律、论三藏,修持戒、定、慧三学,以烦恼而成佛之最终目的。在最初的原始佛教、部派佛教...字母,如上所述,于古印度摩汉卓达罗与哈拉帕遗址出土的100枚印章上的古文字,有少量的象形文字外,其大多数是会意文字或拼音符号。   其次,印度最早使用的古文字为怯卢字与婆罗谜字两种,前者源于亚拉美...

    李强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593694.html
  • 佛法是种活法

    ,又欠了债,你将来还要继续了这些缘,还这些债,你继续要轮回,继续要感受痛苦。这样学佛修行完全是不如法的,不是佛法,不是正法,是一种邪法。为什么这么说?因为佛法、正法是对治烦恼,对治痛苦,消除业障,...一种方法呀!消业积福的方法呀!开悟证悟的方法呀!我们为什么不能学呢?为什么不用呢?为什么都不抹一抹呢?为什么都不擦一擦呢?你不愿意消除业障啊?你不愿意遣这些障碍呀?就是不相信。 多抹一抹,多...

    达真堪布 开示

    |在家|生活|佛法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1/22451693736.html
  • 虚云戒制思想及其实践析论

    以戒妄语为始,智以戒饮酒为始。”[[35]]虚云还大力宣扬他持戒有益社会观点:“佛观一切众生苦恼轮回,背觉合尘,习气不了,故方便制戒,使众生习气,背尘合觉。”[32]“若百家之乡,十人持五戒,则...鼎三足,缺一不可。这是我们每个学佛的人,应特别注意的。”[[11]]1953年5月出席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会议时提出的第一个提案就是“汰迷信外道渣滓,严戒律清规,以增大众信仰”,指出:“就是一些居住寺院...

    陈金凤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294095.html